注册帐号 登录
依人网络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

opert888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lsyr.net/?820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中国义务教育十大怪现象

热度 1已有 479 次阅读2010-12-15 12:33 |

题记:很久没有出来数落中国的教育了,但是昨天在公交车上看到的央视新闻--小字典竟是大奢侈,让憋了很久很久的我忍不住想为中国的教育写点什么。我知道自己的每次数落都会让很多很多的公仆感到十分的不高兴,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写,因为如果我将这些都埋藏在内心深处,那么我的良心将会十分的不安。面对我的数落,也许不少公仆都会解释:都是没钱惹得祸。真没钱吗?恐怕未必,因为我经常看到的是豪华的办公大楼、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及豪华真皮办公椅和宽大的办公桌......可见并不完全是没钱惹得祸,只是没有把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。

一、小字典竟是大奢侈

  央视新闻:字典是二年级以上学生认字读文最基本的工具书,按照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:小学生应该人手一册以便遇到生字生词的时候可以随时进行查阅,然而广西一些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向记者反映:最普通的字典竟然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奢侈品--很多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字典,甚至部分孩子从来没有查过字典。

二、教师上课要随时看屋顶

  华西都市报:在四川省泸州市的泸县潮河镇渔新村村小,这所仅有4个班、140多名学生和5名老师的学校,共有4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,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被鉴定为危房。其中教师办公室属于应立即停用、危险级别最高的D级危房,教室则属于应立即加固改造的C级危房。在D级危房里办公的渔新村小的老师们,整天提心吊胆,一旦刮风下雨,他们就立即撤离办公室,到教室里临时办公。可教室本身也是危房。教室墙体不时发现砖块松动和墙体裂缝,老师上课时都要随时看着教室屋顶,以防瓦片掉下来砸中学生。

三、办学14年却第一次升国旗

  2009年3月22日下午,“东海阳光爱心友谊”一行11人,步行来到巍巍群山环抱的龙塘村长房子社河边小学,现场向该小学捐赠了价值达4000余元的教学设备和文体用具,包括1面五星红旗、1套广播设备、161个文具盒、161本新华字典、20副乒乓球拍、20副羽毛拍、3盏高级台灯、10盒弹子跳棋,让该校161名学生高兴得活蹦乱跳,欢声笑语不断。毕竟,这些学生多年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,完成他们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飞跃:第一次听国歌升国旗,第一次用新华字典和文具盒;第一次打羽毛球和乒乓球;第一次下跳棋跳绳子。离别前,在大家的指导下,河边小学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,国歌声响起,无星红旗冉冉升起,161名学生肃然站行注目礼,站在学生旁边的余昌伟、余泽玉、余鸿泽3位老师早已泪流满面。“14年了,我们学校还是第一次升国旗,我是又高兴又难过呀!”听到余鸿泽的升旗感言,在场的10多名爱心人士眼眶湿润了。

四、不知“六一国际儿童节”为何物

  2008年5月21日上午10时许,记者一行沿着大雨过后湿滑的山路步行上山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,爬上了海拔983米的山顶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一排排整齐的梯田,瑶寨的房子三三两两地散布在较为平坦的坡上。响水滩教学点在一个山坳旁,教学点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,显得格外醒目。新校舍虽然只是一排3间教室的砖房,但仍然是响水滩最“豪华”的房子。

  记者注意到,和城里的孩子相比,他们最大的不同是黑红的脸蛋、沾满泥土的衣服,还有那怯生生的眼神。“同学们,再过10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,你们想怎么过自己的节日呢?”民警韦炳冬站在黑板前,高兴地问道。记者看了看时间,两分钟过去了,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。

  “去年六一节的时候,我在家里放牛呢。”一名男生的话,引来了孩子们一阵笑声。

  坐在教室前排的二年级学生赵永妃一直扑闪着大眼睛,对着记者的镜头笑。记者问她知不知道六一是什么节时,赵永妃一脸迷茫地摇了摇头,小声说:“不知道。”记者连续问了15名学生,他们都是摇摇头,三年级的学生回答也是如此。

  在此执教十多年的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:“山里的孩子并不是不聪明,只是他们接触的世界太小了。很久以来,这个教学点都没有庆祝过儿童节。不少孩子连山下的乡镇集市也没有去过,他们的视野中只有青山和绿水,并不知道六一儿童节有什么内容。”

五、土豆成了孩子们的一日三餐

  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元树子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,6个教学班,200余名学生。十一点半上午放学后,离校远的学生们就在教室里吃中午饭,因为远,也因为穷,他们带来的中午饭就是煮好的洋芋和红薯,有的是荞粑粑,但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。

六、求学路乃长征路也

  在偏远山区农村,我们至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条件十分简陋的学校或者教学点--教室窗户没有安装玻璃,没有图书室,没有篮球架......,更别说是学生宿舍了,所以这里的孩子不得不每天来回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去学校上学。对于这些孩子来讲,他们的求学之路就是他们的长征路。

七、一师一校点何时才能消失?

  一师一校,即:一所学校仅有一名教师!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历史上最著名的边远贫困的一师一校点是“花鹿沟”和“黑寨”,当地教师称之为“鬼都打得死人的地方”。那里,校舍简陋、交通几乎没有,所有食用的物资都要靠自己每星期或三五天的身背肩扛,那里的老师最渴望的是有人去那儿,课余时陪他说说话儿……那些学校,不要说外地教师,连本地教师们都是却之千里。目前,那些学校只能靠每年四、五百元,聘请初中甚至小学水平的当时或附近的代课教师来维持教学。

八、站着上课的孩子

  新来的吴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上课的时候,被教室里的情景吓了一跳: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站着上课。吴老师就很奇怪:“没有凳子不会从家里搬一个回来啊?”但是过了几天后,孩子们依然如此。也许是孩子们早也习惯了这种上课方式,也许是孩子家里的确没有能带来的凳子(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,都是要自己带凳子和桌子的,但是我们家的确没有凳子和桌子,没办法是到亲戚家去借的。)站着上课这就算了,但是更没想到的事情是:有时候正在上课的时候,父母直接推开教师的门,把自己的孩子从课堂上带走(因为山区农村很多时候很忙,父母把孩子叫去帮忙。),这让吴老师很难堪:“上新课吧,少了一个孩子;不上新课吧,进度跟不上。”

九、不拿工资的代课教师

  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镇河边小学余昌伟等三名“老师”(中共党员)14年来默默无闻地在山区辛勤耕耘,送出了一届一届的学生,这些学生中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,有的在读大学,有的在读高中、初中。说他们是教师,实际上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,每人教两个班(复式班),3个老师教着160多名小学生,工作十分辛苦。可他们没有领到国家的一分工资,他们连民校教师、代课教师都不是。他们的待遇只是从学生的身上收取微薄的经费作为报酬。他们工作的条件,可能给解放初期的学校差不多。学校的土地是他们自己的包产地,学校是他们自己出钱来盖,简陋的设备也是他们自己筹办。

十、最不需要义务教育的人群享受着最好的义务教育,而最需要义务教育的人群却享受着最差的义务教育。

  两个月前,一位来自上海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表示关注乌蒙山区农村教育,于是我们聊了很多很多。在最后要挂电话的时候,朋友哭着告诉我:“我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义务教育,因为我有能力让他接受很好的教育,而他却享受着最好的义务教育,所以让我痛心的是:‘为什么那些真正需要义务教育的孩子却享受着最差的义务教育?’”


路过

雷人
1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帐号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依人网络官方网站 ( 陕ICP备19025998号-1 )

GMT+8, 2024-5-18 08:27 , Processed in 0.03143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